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公安局着眼于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深化推进以派出所“两队一室”建设为核心、以落实“包片、打捆”责任为抓手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和勤务制度,进一步提升基础防范水平和源头治理能力,取得明显成效。
着力在机构设置、警力保障、警力布局上创新突破,改革派出所队室机构,首先在全盟23个公安派出所推行 “两队一室”警务运行模式,形成以社区警务队为基础的“金字塔”形警力结构。根据派出所职能职责,科学核定派出所警力编制,通过采取机关警力下沉、新警定向补充、落实实名制管理等措施,使全盟公安派出所实际警力较改革前增加21%。同时对民警岗位、警力布局进行全面优化调整,切实将派出所工作重心转移到辖区管理防范工作上来,不断提高全天候服务群众和保障安全的能力。
坚持警力前置、警务前移,不断完善派出所警务机制。随着派出所“两队一室”建制和警力结构配置全面到位,社区警务“三三制”和“7×24”小时警务运行模式高效运转,形成了“社区有格、格中有警、警尽其责”的工作格局,实现了警务责任属地化、执法办案规范化、警务运行动态化,提升了派出所综合警务效能、社会治安掌控能力和服务群众水平。今年以来,全盟接报110刑事类警情和秩序类警情同比分别下降,其中社区可防性案件警情也同比下降,全盟群众安全感达97%。
为有效提升社会治安动态管控能力,锡林郭勒盟公安机关坚持高标准运行、高效能联动、高要求管理,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创新警务管理模式,推动形成“一嘎查(村)一警务助理”工作机制。目前,全盟各派出所辖区每个嘎查(村)都配有警务助理,并按照“职能相近、归口管理”原则,探索出了“警务助理一体化”工作机制,使“小岗位”发挥出社会综合治理的“大作用”,成为警民联治的第一阵地和信息来源的第一渠道。“一嘎查(村)一警务助理”警务工作机制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初见成效,有力推动了平安乡镇建设。实施以来,全盟电诈、盗窃等可防性案件发案率与上一年同期相比下降30%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