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大
-
字小
根据上级公安机关的工作部署,阿尔善分局结合实际情况,因情实策,制定出台“四+四”工作法,切实做好辖区社区警务工作。
一是“四个善于”。即第一善于发现难点盲区。社区民警要对自己管辖片区每个角落,特别是重点部位、特种行业和复杂场所的情况要了如指掌,掌握其治安动态,善于洞察这些地方的 “治安顽疾”和管控盲区,因情施策,对症下药,采取有针对性措施予以整治。第二善于信息捕捉研判。社区民警要善于捕捉各类情报信息,勤于思考,认真研判,牢固树立“信息主导警务”的科学理念,追求警务工作效能最大化。要常常深入社区,与广大基层群众交友、攀谈,挖掘各类情报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掌控、早处理。在社会生活日趋多样化、复杂化的新形势下,及时准确把握社会动态和群众心态的发展变化,对维护稳定和促进油区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民警要乐于和善于深入油区的各个领域、各个阶层、各个行业、各种群体之中,建立起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动态性社会信息反馈网络,努力获取深层次、预警性的情报信息,并认真分析研判,提高对不稳定因素发展变化趋势的预测能力和社会预警能力,切实做到 “底数清、情况明、信息灵”。 第三善于梳理人际关系。社区民警要善于对所辖片区居民相互之间的人际关系进行梳理,以德高望重者为纽带,编织亲情、友情网络,为社区警务工作提供民力上的支持。譬如,民警在调处有些治安纠纷案件时,由于没有目击证人,现场调查取证存在很大困难。这种情况下,就不能一味地强调“证据”,而是可以变通地邀请平时双方当事人都比较敬重的长者或亲朋好友到场协助调解,平息事态,及时有效地防止矛盾扩大升级,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同时也避免了一般民间纠纷牵扯大量警力的问题。 第四善于服务赢得民心。为人民服务是公安工作的宗旨,社区民警在服务群众上要善于从细微处做起。嘘寒问暖上门,通过入户走访,帮助贫困居民解决生活上的一些实际困难;人性化执法上门,在对违法嫌疑人依法处理后,民警可以主动上门进行回访,做好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工作,争取嫌疑人亲友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调处矛盾纠纷上门,民警可以根据情况深入社区现场办公,调解民间各种矛盾纠纷,就地解决问题,当场化解矛盾;法制宣传上门,针对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法律知识相对欠缺的实际,民警可以适时深入其家中宣传基本的法律常识,引导和帮助他们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征求意见上门,民警可以时常到居民家中征求意见,洗耳恭听群众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工作,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水平。通过时时刻刻、点点滴滴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多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社区警务工作才能得到广大基层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才能建立起和谐的新型警民关系。
二是“四个必须”即第一警容风纪必须严整。民警在开展入户调查走访时不可穿着随便,警容一定要严整。如果衣冠不整,或者警便服混穿,给群众的第一印象便会大打折扣,甚至会有冒充警察的感觉,严重影响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形象,也直接影响工作效果。 第二串户叩门必须文明。民警敲门时应有古诗人“小叩柴扉”的文雅,不能用拳头,更不可用脚踢,也不要敲个不停,否则会让群众觉得来访者态度粗暴、缺乏修养、不尊重人,继而影响调查走访的效果。 第三招呼称谓必须亲昵。民警与群众打招呼时,应根据其性别、年龄给予相应得体的称呼,譬如称呼女性为“小妹”、“大姐”、“大妈”、“大娘”、“老人家”等,给人亲切、温和、善意的感觉,群众首先从心理上便接纳了来访者,自然而然地拉近了民警与被访人的距离。 第四询问了解必须巧妙。民警与被访群众交谈时应讲究技巧,最好不要直奔主题,急于求成,应先向他们介绍近期社区警务工作情况、社区民警的工作职责,与他们聊家常,尽量多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左邻右舍的情况等,其间,想知道的有关情况自然会显现出来,甚至收集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有价值的线索和信息,从而顺利高效地达到调查走访的工作目的,提高警务工作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