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大
-
字小
2014年12月24日,内蒙古法制报12版执法栏目用2000余字详细的报道了锡盟戒毒第一站———多伦县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自成立以来在禁吸戒毒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取得的成就。
在多伦县公安局和诺尔镇党委政府的一致努力下,2014年7月27日,锡林郭勒盟首家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在多伦县向阳社区内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一个集矫正、康复、就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平台,这种全新的社区戒毒模式使戒毒工作更加人性化,居民群众亲切的称之为“家门口的戒毒所”。
真情帮教,让吸毒康复人员重拾信心
社区戒毒就是指吸毒成瘾人员在社区的牵头、监管下,整合家庭、社区、公安以及卫生、民政等力量和资源,使吸毒人员在社区里实现戒毒。据多伦县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禁毒专干边毓洋介绍:“多伦县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自成立以来,已与29名吸毒人员签订了社区戒毒协议。社区戒毒工作站以关心关怀戒毒(康复)人员,保护戒毒(康复)个人隐私为原则,通过开展学习教育、戒毒治疗、康复指导、救助服务等活动,用真情打动戒毒(康复)人员,让他们切实感受社会的温暖与关爱,从而重新回归正常生活,远离毒品危害。”
小舞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美少女,但她的人生经历却并不美好。在她10岁时,父母选择了离婚,随后又各自重新组建了新家庭。无人看管的小舞只好寄宿在奶奶家,由于奶奶年事已高,根本无暇顾及她的学业和生活。在这种似乎“脱管”的家庭环境下,小舞经常逃课出入网吧,并逐渐沾染上了网瘾。上网期间,小舞结识了问题少年小强,在男朋友小强的带领下小舞变的更加肆无忌惮,经常无故旷课甚至夜不归宿,学校为此多次勒令其退学。小舞辍学后,终日混迹于各种娱乐场所,由于打扮前卫,15岁的小舞已经出落成一个可人的熟女模样。很快小舞便认识了第二任男友吴某,30多岁的吴某对于小舞很是关照,总是变着法的哄小舞开心。可令小舞没有想到的是男朋友吴某竟是一名吸毒人员,在吴某的教唆引导下,小舞开始接触毒品。一年后,吴某因贩毒被警方抓获。男友入狱后小舞便失去了依靠,终日以酒和毒品麻醉自己。随后,小舞因吸毒被公安机关处以15日行政拘留。
9月23日,小舞在其母亲的带领下首次来到多伦县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由于带有抵触情绪,所以小舞总是想方设法躲避工作人员,致使入戒谈话工作一直无法顺利进行。为此社区工作人员与社区民警多次与其进行谈心,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服劝导,小舞主动来到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在工作站的帮助下,如今的小舞逐渐变得开朗起来。用她自己的话说:“每次和工作站的工作人员接触后,我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回归社会的意念就会增加。这里没有歧视和不屑,有的是温暖和信心,在这里我找到了久违的关爱和欢乐”。
小舞表示她今后不仅会远离毒品,还会以已为诫,警醒他人。而小舞的这种信心,则是工作站工作人员整整几个月悉心努力的结果。
人性管理,为戒毒康复对象排忧解难
据了解,自我国2008年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起,强制隔离就已不再是戒毒的唯一形式,而吸毒人员所在的基层社区和街道办,则成为了帮助他们戒断毒瘾、重新回归社会的主要阵地。
禁毒专干小边指着墙上醒目的戒毒康复工作机制告诉记者:“吸毒人员来到社区戒毒(康复)中心,工作站会根据吸毒人员的吸毒时间、成瘾经过、经济来源、社会交往进行详细询问并建立档案,吸毒人员首先需要签订《社区戒毒协议书》以及《接受社区戒毒保证书》。签订《社区戒毒协议书》后,社区戒毒工作站会与戒毒人员以及其家属建立联络机制(如手机、固定电话等),随时对他们进行监护管理、家访、谈心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思想汇报和尿检,同时会针对他的具体情况制定帮扶措施。戒毒人员在社区戒毒过程中,在就学与就业方面遇到困难的,社会各部门将协调为其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提供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和就业援助,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工作站通过一系列人性化的管理措施,鼓励吸毒人员从心理上戒除毒瘾重归社会。”
可以看出,这种具有约束性的开放式管理模式意味着符合规定的戒毒者除了每个月需要向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汇报情况、自觉接受定期和不定期尿检外,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并不受太大影响。社区戒毒(康复)者高某告诉记者,他早年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时不慎染上毒瘾。来到多伦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后,社区工作人员多次与其进行谈心,让其意识到吸食毒品的巨大危害的同时多次出面想办法为其联系相关的工作,为其解决后顾之忧。如今,他在社区内的一家小企业上班,一家人过着和睦的生活,戒毒并没有影响他的工作,反而教会了他做人的尊严与自信。他说只要坚持,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彻底戒毒。
理解帮扶,为吸毒人员营造和谐氛围
吸毒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面对他们社会不仅要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时也要给予其必要的甚至更多的关怀。
年少的小青因好奇沾染上了毒品,这让他与家人的关系彻底破裂,从此小青就变得沉默寡言,性格越来越孤僻,小青觉得这个社会容不下他,家人也歧他。“现在我和正常人一样,有了自己的工作和朋友圈,生活很充实。正是这个“家门口的戒毒所”让我不再自卑,社区工作人员待我如家人一样,让我重拾家的温暖。”小青的改变源于社区工作站的到来。通过不断家访,小青参加技能培训、实现就业,与家人的关系逐渐好转,人变得开朗了,毒瘾也在慢慢消除。如今的小青靠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赚钱,生活走上了正轨。
“社区戒毒(康复)中心就是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帮扶,理解、支持、帮助、关心,切实为戒毒康复人员营造起温馨和谐的戒毒康复氛围,从而使戒毒康复人员真正戒掉毒瘾,重获新生。”多伦县公安局禁毒大队郑若峰队长深有体会地说。”